先看一下LoadrunnerControler的界面是什么樣的:
第一部分:scenarioscript
。1)scriptname:選擇腳本的名字;
。2)scriptpath:腳本路徑(自動);
。3)分配虛擬用戶的方式:百分比/用戶組--可以在scenario->convertscenariotothevusergroupmode可以切換到用戶組模式。
這里切換到用戶組模式后,如何修改里面的quantity?
需要到,錄制腳本的vusergenerator中Tools->Createcontrolerscenario里面設置虛擬用戶數和用戶組的而名稱,然后加載完畢后,會自動顯示到Controler的scenarioscript中。
還有一種方法:就是直接在scenarioGroup中的表單中,右鍵點擊Addgroup,設置組的名稱以及vuser的數量。
。4)Loadgenerators:選擇負載機。默認是localhost也就是本機。
如果需要添加其他的機器作為自己的負載機,那么需要,Scenario->LoadGenerators添加負載機:
在Name輸入負載機的IP,點擊OK。然后還沒完,這時點擊connect是失敗的。
你需要打開本機的agentconfiguration,系統盤會出現個雷達圖標。
最后,你需要在你連接的那臺負載機上也打開這個小雷達,同樣方式,成功后再次回到本機點擊connect測試,直到出現Readyj即可。
第二部分:ScenarioSchedule
可以設置多個不同name的schedule,這里需要強調的就是:runmode這2種方式的不同,Real-worldschedule和Basicschedule的區別在于:前者可以在計劃中自定義添加Action,而后者不行。
第三部分:RUN
設置好場景之后,可以開始點擊運行看看:
可以看到下方出現了很多的圖表,藍色的代表有數據,下面總結下這些表里的數據代表的含義:
1、AverageTransactionResponseTime(平均響應時間)
顯示的是測試場景運行期間的每一秒內事務執行所用的平均時間,通過它可以分析測試場景運行期間應用系統的性能走向。
隨著測試時間的變化,系統處理事務的速度會逐漸變慢,這說明系統隨著處理事務的增加,整體性能會有下降的趨勢。
2、TransactionperSecond(Trans/Sec)每秒通過事務數TPS
圖表顯示了每秒,每個事務通過/失敗/停止的數量,通過它可以確定系統在任何給定時刻的時間事務負載。分析TPS主要是看曲線的性能走向。將它與平均事務響應時間進行對比,可以分析事務數目對執行時間的影響。
當壓力加大時,點擊率/TPS曲線如果變化緩慢或者有平坦的趨勢,很有可能是服務器開始出現瓶頸。
3、HitsperSecond(每秒點擊數)
是在運行場景中虛擬用戶每秒向服務器提交的請求數。通過它可以評估虛擬用戶產生的負載量,如將其和“平均事務響應時間”圖比較,可以查看點擊次數對事務性能產生的影響。通過對查看“每秒點擊次數”,可以判斷系統是否穩定。
系統點擊率下降通常表明服務器的響應速度在變慢,需進一步分析,發現系統瓶頸所在。
本文內容不用于商業目的,如涉及知識產權問題,請權利人聯系51Testing小編(021-64471599-8017),我們將立即處理